目前分類:高血糖的問題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如果說,肝臟出問題時,肝臟相當沉默,那麼高血糖問題「開始」時,身體也非常沉默。
 
常有人問我,高血糖有什麼症狀?血糖高時,會不會頭暈?我一貫回答是:「高血糖幾乎沒有明顯的直接症狀,也不會痛。但可怕的是,高血糖引起的併發症,每一個都無法令人輕忽。」不過,這是我自身經驗。也可能是我處於糖尿病前期,症狀都相當輕微。
 
為求謹慎,我查了一下高血糖有哪些較外顯的症狀。包含:容易口乾、頻尿、容易飢餓...等,但這些症狀極易被忽略,其他原因也會引起相同問題。相較許多「急症」,上述問題也不緊急,很容易在緊張、繁忙的生活步調中被拖延。另外,高血糖問題在身體中的進展,通常相當緩慢。許多人在例行健檢中發現血糖偏高時,已經與身體共存許久了。
 
綜合來說,高血糖的症狀大概有下面幾個:
 
極度口渴
血糖過高容易造成極度口渴。 若患者雖然大量飲水,仍時常感到口渴,代表糖尿病病情可能已失去控制。 
 
飢餓
體內缺乏足夠的胰島素來促使葡萄糖進入細胞內,葡萄糖便會留在血液中,大腦偵測到此現象,便會對身體傳出飢餓的訊息。 
 
頭痛、注意力難以集中
血液中含有過量的葡萄糖,會導致腦細胞缺乏足夠的葡萄糖來正常運作。
 
視線模糊
血糖過高容易衍生眼部疾病。 高血糖會讓水分從組織中流失,包括眼球的水晶體,進而造成對焦困難。 一但患者沒有控制好糖尿病病情,視網膜的血管便可能受損,並產生新血管,此時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視力問題,例如視野出現黑點、閃光、光圈等症狀,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。
 
頻尿
血糖過高容易產生頻尿的現象,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。 雖然頻尿不一定是糖尿病所造成,不過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現頻尿,便可能是因為沒有做好血糖控制。 頻尿會讓患者感到口渴,就算大量飲水,來補足流失的水分,症狀仍不會改善。 
 
容易感到疲勞、倦怠
血糖過高容易造成疲勞。 若患者雖有規律運動,定時服藥,沒有懷孕,且壓力不大,但仍時常感到疲勞、睏倦,終日倦怠,可能表示糖尿病病情已失去控制,導致身體儲存、使用葡萄糖的效率很差。 
 
體重減輕
血糖過高時,體內細胞無法正常儲存葡萄糖,此時身體會轉而消耗其他的能量來源,進而造成體重下降。 
 
容易受到感染
血糖過高會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變弱,較無法對抗感染。 血糖居高不下,身體對抗感染以及痊癒的能力便會受損,而容易罹患感冒、膀胱感染、陰道感染等病症。 若患者感染症狀頻繁,可能代表糖尿病病情已失去控制。 
 
足部疾病
血糖過高可能導致神經受損,受損部位通常位在四肢,尤其是小腿和足部。 患者的足部、腿部、手部等部位可能會感到刺痛、麻痺,甚至劇痛。 
 
其他症狀
血糖過高的其他徵兆還有口乾、皮膚乾燥或發癢、男性陽萎、女性陰道與子宮頸感染、沒有原因的疼痛、尿道感染、創傷難以癒合、嚴重感染症、生殖器發癢等。 

kevinrealf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踏出校門時,總想說拼命工作,一定會有好結果。台灣的科技產業的確提供很好的拼命舞台。許多想拼命的人,也有不錯回報。在努力工作過程中,長工時、誤餐、頻繁出差(對岸食物充滿風險?)、客戶應酬(為訂單無法拒絕貴州茅台)等都是家常便飯。這些努力過程,也都忠實在身體留下「刻痕」。
 
約四年多前,一次自費全身健檢中,我發現了血糖偏高問題。當時檢驗「糖化血色素」,將近7%(正常人應在6%以下)。餐後血糖有時可高達300mg/dL(正常人應在140mg/dL以下)。醫師說,我還年輕且數字不算特高,建議進行飲食控制、多運動「即可」,並每三個月抽血複檢。所謂飲食控制,即是「減少澱粉類食物攝取、少吃偏甜的水果、少量多餐、餐後兩小時內運動30分鐘...」。
 
當時不以為意,以為不太嚴重,且工作繁忙,外食難尋合適的「全穀類」食物,如糙米飯、全麥麵等。諸多條件限制下,血糖控制並無顯著進步。同一期間,在網路上不斷閱讀高血糖與糖尿病的相關知識,才知問題可大可小。(可參閱「沉默的高血糖」一文)。另外,我也注意到,家族亦有此病史。因此,也不必再問「為什麼是我?why me?」這個問題了。這麼多條件加在一起,難怪高血糖找上我。
 
又過了一陣子,我告訴自己,若維持原有的工作與生活型態,遲早會由原本的「糖尿病前期」,正式步入「糖尿病」。並過著天天吃降血糖藥的日子,或打胰島素,每天在肚皮挨一針。更可怕的是,若不控制,隨之而來的各種併發症,包含視網膜剝離造成失明、血管硬化、腎臟病變...等。簡言之就是「短命」。也許,這些想像有點過度反應,但按照這條路徑往下走,上述問題只是來得早一點、晚一點的差別。也許,利用藥物與打胰島素控制血糖,不見得比較麻煩。也可維持原有的生活型態(繼續燃燒健康),但是,還是有另一條路徑,由我們自己選擇想要的方式。
 
又經過了一年多,我決定離開原有工作,大幅調整生活與飲食型態。包含「盡最大可能」只吃全穀類食物(糙米、燕麥)、少量多餐、規律餐後運動等。但是,要享受外食的方便,卻要求每餐都有糙米等食物可吃基本上是辦不到的。因此,只能自己烹煮,把外食比例降到極低。每次的血糖檢驗結果,漸漸的讓我對飲食與運動控制有了信心。餐後血糖,在嚴格的飲食內容下,並輔以運動,大多可維持在150mg/dL上下。有時亦可見到如正常人的110~120mg/dL漂亮數字。更令人可喜的是,最近一次的糖化血色素檢驗,竟降到了正常人的水準內,5.9%。
 
和許多事一樣,血糖控制需要一些紀律,我的內容大致如下:
 
1. 三餐飲食
    (1) 早餐:只吃現煮的無糖豆漿加燕麥片。剛開始真的像吃飼料,久了就漸漸習慣了。反而覺得一般早餐高油、高鹽、高糖很可怕。(其實,這麼單調的內容,有如修行。因此,才會想辦法研發更多樣的全麥產品,給家人,也給自己吃。)
    (2) 午餐與晚餐:只吃一小碗的糙米飯。經個人身體實驗結果,糙米品種大大影響飯後血糖升降速度。對血糖控制最友善的米種為「長秈米」。
一般的糙米多為「蓬萊米」,與一般白米相同。食用蓬萊米糙米,血糖依然不太受控。
    (3)餐間:約早上十點半與下午四點左右,吃一些自己喜愛的水果。對我來說,即便是較甜的水果,只要不過量,我都會均衡攝取。餐間的飲食,對我來說,是比較特別的狀況。綜合自身密集量血糖的經驗並與醫師討論,我的狀況可能比較接近「胰島素不敏感」或「胰島素延遲分泌」。亦即,在正餐後30分鐘至兩小時間,胰島素總是來得太慢,導致血糖飆高。但在餐後三小時左右,胰島素分泌仍暫時維持高檔。此時吃一些偏甜的水果,身體反而能順利將糖份代謝。有時,我會以很甜的蛋糕來驗證此事,事後再量血糖,勉強能維持在180mg/dL以下。(關於血糖控制方法,還是要以醫師的話為準)
 
2.  餐後運動:運動30分鐘。標準為至少微微出汗。運動是最難維持的紀律。因每天照三餐運動,是很累人的。為此,我會安排不同型態的運動,讓身體各部位都能「分時分工」。例如,伏地挺身加上重量訓練(使用重量訓練機)、步行、仰臥起坐等。
 
3.  勤量血糖:量血糖雖無法達到「降血糖」的功效,但在心理上,如果有個血糖量測時間等著,當天該有的運動量就不會偷懶。除了固定量餐前、餐後血糖外,在不甚了解自身血糖變化曲線前,我還會加量餐後一小時與三小時的血糖值。徹底掌握吃飯後的血糖變化狀況。
 
基本上,我認為高血糖(糖尿病前期),並不算是一種病。嚴格說來只能稱為一種症候群:這是針對精緻化食物(精製過的澱粉類食物、高蔗糖含量的糕點、飲料...)所引起的血糖上升,無法順利在短時間內代謝的症狀。如果把時間倒轉五千年以上,那時的人們根本沒有精製的雪白麵粉可用,只能用石磨自製「全麥」麵粉。沒有砂糖、白糖、或飲料店使用的化學合成果糖,啃甘蔗是常見的甜味來源。祖先們每天煩惱不是食量過多,而是基本的溫飽。另外,在狩獵與採集的過程中,運動量根本不是問題。因此,高血糖問題僅出現在少數的統治階層。
 
按照進化論的觀點,如果環境變了,會有一群基因適合的人存活下來。若整個社會只提供精緻米食、麵食、高糖份飲料,不知需要多長時間,我們後代的基因才會進化並適應上述食物。但這是造物者的課題。我們這幾代人,面臨的課題是:「如何繼續利用這個老舊基因所設計出的身體,在飛速進步的飲食環境中,平安多活幾年。」
 
有些人還是會問,社會上充斥引發高血糖的食物,大多人還是沒事?
 
答案可以是:
(1) 這是機率問題,有些人就發生了。
(2) 對其它人來說,也許不是不報,只是時候未到。
(3) 單靠量測飯前血糖,有很大比例的「餐後血糖失控」,沒被發現。
 
我認為,這是一種祝福,提早提醒我們要及早調整飲食、生活習慣,去適應這個老舊基因設計出來的身體。
 
我一直是這麼想的,任何身體警訊,都是一種祝福。
(沒有這個祝福,我不會提早開始監督我的父母,嚴格限制白米飯的食用量、定期量血糖。量出來也真的有問題。為了解決食物單調的問題,我就開始自己做各種全麥、無糖的饅頭給他們吃。另外,也開始服務更多有相同問題的朋友。)
 
祝福大家平安!

kevinrealf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